刷钻_直播间刷人气挂机赚钱_闲鱼刷浏览量

自助下单地址(拼多多砍价,ks/qq/dy赞等业务):点我进入

你好!

我是贵报的忠实读者,平时喜欢看经济新闻版面。 《财智周刊》和创富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栏目。 我可以从你们报纸上一些文章的台词中学到很多东西。 同时,我也对很多创业故事中的艰辛深表同情。

我2005年大学毕业,在外地工作两年后回到武汉。 我的父母在汉正街经营手工艺品生意。 刚开始的时候,我满怀抱负,希望把家族企业做大,现在却渐渐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 所以我给大家写了这封信,想结合我个人做生意的经历,谈谈我今天对汉正街的理解。

首先,我觉得汉正街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突破。 “零售加批发”是父辈给我们留下来的。 小商品本身就是“微利小产品”。 为此,我也转行经营项目,推出一些新颖独特的产品,希望能在市场上“独占”,但很快,同行们纷纷效仿; 另一方面,汉正街的硬件环境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街道和建筑的规划有所改善,但与义乌、昆明乃至沉阳的小商品市场相比,差距逐渐拉大。 其中,运输和物流是我们商家最头疼的问题。 雨天和长假期间,货品短缺时,经常会出现车货进不来的情况。

以前经常听父母说起一个叫王大祥的人,和他们同时创业。 90年代,他和我们一家到汉正街来祥里做生意。 后来,2001年,他去了事业蒸蒸日上的义乌。

去义乌买东西的时候,见过这位前辈很多次。 现在他每年都有很多外贸订单汉正街进货怎么砍价,年收入近百万。 已经不是当年在汉正街经营的情况了。 相比之下,我们家四个人守一个摊位,一年的利润只有10万左右。 我感到了巨大的落差。

我时常在想,要不要像王大祥一样,抛弃汉正街的一切,去义乌做生意? 为什么十年前,汉正街还是很多外商羡慕的营业场所,现在却还要给自己找个理由留在这里继续经营? 汉正街过去还值得做生意吗,未来路在何方? 如果留下来,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得体、恰当的经营方式?

很迷茫,希望贵报能多多指教,支持汉正街商户。 谢谢!

某汉正街商户

2010 年 10 月 12 日

10月12日,本报收到这样一封电子信件,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发件人——汉正街商户李易峰(应受访者要求化名)的家人汉正街进货怎么砍价,以及在汉正街做生意的湖北人。义乌在信中提到。 商人王大祥。

十年前,他们都是汉正街来相里的生意人。 但10年后,李家只将店铺搬了50米,王大祥却从武汉搬到了义乌。 他经营的大香花即将把产品销往欧美,年利润达数百万元。

这让还在汉正街做商人的李易峰感到疑惑和担忧。 李易峰说:“我经常去义乌买东西,看到很多汉正街的老板在义乌成功,现在也在考虑要不要留下来。”

王大祥说:“2001年我来义乌的时候,连送货的人都用手机,说明这里是做生意的宝地,我就留下来了。事实证明我没有看错。”

记者 雷闯 张生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李易峰的父亲和王大祥从汉川来到汉正街来祥里,摆了个简单的门面,开始了他们的第一笔生意。 靠着努力和坚持,两个农民一年可以挣3万到5万元。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随着生意越来越大,两家人都需要搬出简陋狭窄的来相里,另寻更大的店面。

李易峰的家人选择将门面搬到了对面华贸中心的一楼,50平方米的门面。 “当时就像换笼换鸟,准备大干一场。” 李易峰说道。

王大祥去了浙江义乌,无亲无友。 当时,他身上只有3万元,带着妻子创业。 在义乌摆地摊两年后,王大祥2003年进驻义乌国际商贸城,生意蒸蒸日上。 如今,门面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元,净利润达100万元。

2007年,大学毕业的李易峰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企业,成为“汉正街二代”。 他经常去义乌进货,看到王大祥生意兴隆,已经可以接国际订单了,心里羡慕不已。

“我们再怎么努力,一年也最多能挣十万块钱,只有王大祥的十分之一。” 想到家里的生意越来越累,越来越难,李易峰感叹,同样的十年,两家人的天壤之别。

李易峰说,走在义乌的街道上,看到整齐的市容、清晰的市场分类、顺畅的交通,不由自主地想到汉正街的拥堵和复杂,他更加担心自己的未来。商业。

“我很想彻底改变,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周围的环境不是我一个人能改变的。” 李易峰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多年,于是他想到给本报写信,向社会征求意见——振兴汉正街,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