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社交软件的案例-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广告,讲的都是同一套故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美拍(ID:quanmeipai),作者:季胜杰,原标题:《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广告文字如何打动年轻人?》 》,头图来自:《当男人恋爱时》

诸如“有没有更干净的社交软件?”之类的广告标题。 “还有什么好玩的社交软件?” “推荐小众社交爱情应用”经常出现在一些内容类应用的信息流中。

人们说入乡随俗,在陌生人社交软件上做广告也不例外。 这些软件似乎雇佣了同样的广告商来润色他们的文本。 虽然每次故事都有细微的调整,但从来没有偏离相同的基本原则和句子套路。 这些是那些随着标签变化而来回变化的。

相关论文研究表明,目前主流社交交友软件的用户群体中,75%的用户是25岁以下的年轻人,70%的年轻人在面对问卷时表示曾接触过相关软件[1] 。 可见,陌生人社交软件的用户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当很多软件想要在陌生人社交领域分得一杯羹时,有效的广告设计就成为了他们开发用户群体的重要途径。

本期,全传媒学院作者研究了几款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广告文本,试图分析陌生人社交软件的故事式广告套路。 这些标题抢眼的广告真的能俘获年轻人的心吗? 广告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和标签是否真的代表了当今年轻人的真实社交需求?

为什么讲故事的套路如此相似?

广告必须广泛宣传,并且需要说明你的软件的特点,以便用户了解并引导他们下载。 同时要注意投放平台,要根据用户所在的媒体环境“量身定做”[2]。 例如,如果知乎选择用讲故事的方式做广告,就会适应平台用户的阅读习惯,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有研究认为,故事性软文的特点是创意切入点、转折结构、故事性语言[3]。 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广告也不例外。 使用的模式和例程几乎相同。 通过引导、引言、结束问题三个步骤,将产品设计师考虑到的年轻人的社会特征植入其中,让他们的软件变得更好。 晋升。 这些广告具有以下特征:

1. 使身份更接近的叙述

大多数情况下,在故事的开头,他都会介绍自己拜访的人的身份,表明他对陌生人社交软件非常了解。 一般有两种套路:一是说自己陷入了社交爱情的困境,“脱单”无望,但有一天有兄弟姐妹给他介绍了一款软件,一见钟情。 ; 二是说用过很多社交软件都被欺骗了。 经过仔细挑选,我发现下面这几款都还不错!

最重要的是从你自己的“生活经历”开始,培养亲近感。 完成了这位过去的人的身份构建后,他立即推荐了他想要投放广告的软件。

2、碎片化的信息输出

这类社交软件的推广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它需要慢慢地讲故事来向用户传达自己的特色,并且经常使用碎片化的方式有意无意地提及。

社交故事app_社交成功案例全集_有关社交软件的案例

比如上图中提到的人工审核、照片真实性等特点,一般都是先在广告故事中提到,这样看起来不像传统广告那么强烈,更容易让人接受; 可信,还会附上几张照片。 但这些照片的分辨率普遍较低,且大部分人物照片不露脸或打马赛克。

3、边缘路径下的说服

通过系列伏笔,这类社交软件广告会吸引一些有需要的人被故事中的描述所吸引。

在选定的评论区的对话中,会有诸如“我在这里找到男朋友/女朋友”、“我会尝试一下,我不会回来砸你的领域”等评论。 利用更多人的声音来加强情感共鸣,可以增加边缘思维者的说服力。 同时,软件的下载方法通常会放在正文的中间,方便用户下载。 (边际路径:指当人们缺乏动力和能力时,会被主观印象、共识等边际信息所说服。)

事实上,如果只是看这样的故事广告,大多数人都不会下载。 毕竟,真假难辨。 但有些软件还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一定的新用户,而在这个过程中,广告中展示和强调的标签和关键词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告文字中的典型标签

有关社交软件的案例_社交成功案例全集_社交故事app

有研究在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分析中指出,大学生的恋爱总体上是健康的、鲁莽的,有时追求自由但过于开放有关社交软件的案例,在处理爱情问题时往往趋于理性但鲁莽。 [4]根据笔者对陌陌、客话、Nico、falo、麦池、青藤之恋、极目、微光等众多陌生人社交软件的故事式广告文字分析,从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中发现,该系列软件有很多类似的功能标签。 大多数产品的设计者确实会刻意研究受众的心理和特征,试图创造出受更多人欢迎的软件。

这些陌生人社交软件的广告中往往不可避免地涉及定位、功能、交友方式、效果等。 聊天、品质、小众、匹配这四个标签出现频率最高,也可能符合当下陌生人的社交要求:“优质”、“小众”给用户一种稀缺感,而精准的“匹配”则表明:人们在这里更有可能“相处”。

这些社交软件选择年轻人认可的标签,更多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 有研究认为,现实生活中的标签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消费标签”,是特定群体在个人身份得到认可时的认知。 为了将自己定位在某个阶层,人们首先表现出来的就是模仿。 [5]并且在这种模仿的影响下,可能会出现对特定软件的需求。

陌生人软件的设计者或许也会看重这一点,找到年轻人的关键标签,吸引潜在用户的注意力。 以下是对这些广告文字中最常见标签的扩展分析。

1. 迈向更好、更高的品质

很多陌生人社交软件在广告中强调自身特色时,一般都会突出“三高”:高素质、高学历、高颜值。

每个人都希望遇到更好的朋友,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能给用户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才是支持他们继续使用的动力。 正如一些广告中提到的,不少用户在使用陌生人社交软件时,都被“网络作弊”、“杀猪”、“调色”等问题所困扰。 优质软件的出现确实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一开始只有985度和211度的人才可以玩,后来被用户喷出‘教育歧视’,然后门槛就开始降低。” 高学历用户是此类软件推广的关键卡,甚至是某些软件条件的用户访问权限。 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师试图告诉潜在的用户有关社交软件的案例,使用我们软件的人都是高净值人士,来到这里你会收获好东西,变得更加积极。

2、注重信息匹配的同时强调隐私和安全

陌生人社交软件在宣传文案中都提到了智能匹配,翻译过来就是帮助找到更合适的人。 像这样寻找自己的标签,依靠智能算法寻找“灵魂伴侣”,其实更像是一个发现自己欲望的过程[6]。 我希望在茫茫人海中遇到一位理解我的陌生人,或者我想摆脱身边没有朋友、没有人理解我的尴尬。 给最了解你的人。

不过,这类广告在强调精准匹配的同时,一般也强调内容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比如“聊天氛围好,比较适合年轻人,95后闭眼进入,素材都是真人审核,照片可信度90%以上”以及也就是说。

有关社交软件的案例_社交故事app_社交成功案例全集

在希望遇到对的人的同时,用户内心也需要有安全感,因此“真实”和“评论”这两个词出现的比例很高。 禁止陌生人骚扰、及时封号、严格审核等一系列措施都会出现在推荐广告中。

3.聊天更实时,目的更明确

在广告中,图像、视频、语音聊天的功能将成为一些软件的卖点。 因此,在文字上,除了突出聊天功能外,图片、视频、语音等形式的优先级往往排在文字沟通之前。 广告常常发出这样的信号:视频即将上线,会议即将上线。 但实际效果值得商榷。

此外,这类社交媒体一般都赋予读者比较强的交流目的。 比如,“本仙”这个词虽然被提及的次数不多,但“脱单”的频率却很高。 它吸引了现实生活中渴望摆脱单身的年轻人。

广告虽好,小心翻车

一些研究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角度看待“个性”社交,认为通过建立“个性”可以更快、提前实现自己的需求和目标[7]。 这种陌生人社交软件所呈现的氛围和标签,为年轻人树立“个性”提供了便利。 但这类广告略显夸张、虚构的传播文案很容易让一些有社交焦虑的用户信服,但也很容易遭遇负面口碑。